- A+
本文来自曹政大神的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的文章篇篇犀利,值得细读与收藏,特转载过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喜欢,可以微信搜索“caoz的梦呓”来关注他。文章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曹政所有!
最近几年新闻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当年高考如何出色的尖子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沦落街头,各种杯具。我身边也知道这样一个例子,名校博士,说来还是博士值钱的那个年代出来的,本来在什么单位做个研究,虽说收入不算太高,好歹有份体面的工作,结果好像是单位出了问题,就下岗了,岁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然后就高不成低不就,工作也不找了,天天呆家里靠老婆养活,然后呢,工作不做了,家务也不做,他老婆觉得你名校博士你不上班你好歹家里带带孩子学习吧,孩子也不管,天天不知道干嘛,后来他老婆以买房为名假离婚,然后假戏真做。。。
最近没少跟年轻人打交道,认识一些学霸,都挺聪明挺勤奋的,天天上自习,准备考研什么什么的,但我总觉得他们有问题,具体表现就是,你跟他们说一些社会上,行业内可能需要的技能,或者资讯,表现的非常冷淡和麻木,没有任何想去了解和探索的愿望。但你说他们很懒么?人家天天上自习,天天背这个背那个,讨论个什么题可兴奋。 今天,我就说说这事。
为什么很多学霸在职场和社会上混的不如学渣,其实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勤奋,往往是用某种领域的勤奋,去掩盖他们在另一方面的懒惰和怯懦,我用一个词描述,心理舒适区,他们看上去很辛苦,很努力,其实是躲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里,上自习,上课,刷题,刷学分,累但是很满足,这是他们觉得自己最适应最自我满足的一种状态,而沉醉在其中,但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他们所擅长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就会陷入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境界。
当然,实话实说,随着职场的锤炼,99%的这种症状会自愈,能到新闻里那种地步的毕竟还是极少数,但这个过程还是很伤人的,比如怀疑自己,失去信心,以及,心态变得消极。而且可能挣扎的时间还挺长。
心理舒适区往往来自于一种习惯,来自于你所熟悉的场景,在职场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很多打工的人觉得自己很辛苦,很努力,但是其实很多时候他们的辛苦和努力也是在掩盖他们拒绝改变的一种怯懦。 辛辛苦苦的很早起来去上班,很晚回家,辛辛苦苦的做很多事情,但是拒绝去学一样新技能,拒绝去尝试一种新的领域和机会。这都是躲在心理舒适区的表现。
实话说,我也一直有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都会有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沟通交流方式,以及有自己拒绝和不愿意面对的领域,这也不奇怪,而且,坦白说,从校园到职场,其实可以说是从一个心理舒适区走向另一个心理舒适区的过程,职场真的很压抑很难受很痛苦么?如果你这样觉得那说明你的工作错了,职场其实一样可以是很累很辛苦但是很开心的,只要你找到了新的心理舒适区。
那么,回到最初的话题,为什么说学霸们的心理舒适区有问题呢?因为他们习惯的场景,太窄了,把自己未来的路,设计的太窄了。 回想我自己,嗯,我大学之前学习一向不错,但是高考前,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考不上怎么办?当然,我对自己的能力特别自信,但是,万一考试的时候写错准考证号了,答题卡填错了,开考的时候拉肚子了,等等? 我都不敢想后面会怎样。是的,我都没想过自己考不上大学会怎样,感觉就是噩梦。
有些学霸积极考研,与其说是对学习有特别的爱好,不如说是面对职场的怯懦和拒绝,他们以为靠研究生的学历和成绩单就可以更胜一筹,殊不知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可以选择无数让用人单位更加眼前一亮的事情来做,在现有教育体系下,读研绝不是提升自己职场能力的最优选择,但他们甚至拒绝做这样的思考和判断,这就是躲在心理舒适区的一种典型症状。 因为只有这个选择他们最熟悉,最擅长。
今天我把话说的再狠一些,很多名校,特别是最有名的那两所,价值观有严重问题,说这话可能有人不服气,你是吃不着葡萄吧,不客气,我还就是吃过,丫就是酸的。 去年吧,有个北大的招生视频,什么梦想星空的那个,也是朋友圈疯传,大家都说励志,我看一眼就说这个片子有问题,价值观是扭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片子里,学生的家长是SB,中学老师是SB,中学同学是SB,职场的老板是SB,简单说,出了北大,社会上你所遇到的所有人都是SB,只有北大的同学和老师是真正有智慧懂你的,这就是北大招生广告的本质。 而在最有名的这两所大学里,很多教师,学校领导,切切实实就是这样教育年轻人,教育所谓的天之骄子,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是多么扭曲?对职场的认识是多么的扭曲?
今天啰嗦的废话有点多,其实建议很简单,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怎么别扭怎么来,而是要想办法拓展和扩大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好好读书没有错,如果非要读研也不能说是错,我要说研究生制度有问题你会不会说脑子有病,但是不要让自己总是躲在一个很小的舒适区里出不来,要敢做一些改变的尝试,挑战一下自己之前胆怯的领域,这样对职场,对工作才会有更好的适应。
简单几点,关于如何扩大心理舒适区的建议
1、多参与分享,多上台演讲
参见旧文
能够克服演讲恐惧,对未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绝对大有帮助。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接触不同的人群,多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尝试和各种人沟通。试图理解更多以前无法理解的东西。
以前汪华老师分享过,某个上市公司的老板,在创业之初,就是每天去工厂门口跟农民工聊天,一起吃盒饭,观察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然后用一种简单但是有效的产品去满足他们,最后一直做到非常好的收入和利润,直到美国上市,坦白说,我真做不到,倒不是说对农民工有啥歧视的问题,而是我真不知道怎么打招呼,从哪里开始,从什么话题入手,怎样从陌路到建立信任,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如果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跟背景相差极大的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这个能力到了职场几乎无敌。
3、在合法的前提下,力所能及的尝试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并尽量做好。
比如,组织一个主题社团,组织一些主题活动,比如义卖,慈善募捐等等,做一些校园的小生意。接一些兼职的有挑战性的工作。 这些事情不一定为了赚钱,同样是为了锻炼自己去适应社会和理解社会,以及锻炼沟通和面对问题的能力。
4、适当学一点无聊没意义的东西,比如弹琴,下棋,绘画等等。
扩大接触面,切切不要把所有的学习功利化。
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功利,所以大家都学对以后有用的东西,但是,很多看上去没用的东西,很可能潜移默化的会帮助到你,很多时候,我们要学着不那么功利,并学会顺其自然。
5、进入和浏览一些不同类型的社区,观察和参与一些职场人士的讨论,不要盲目的用想象来猜测职场。
最后,说一句,在职场,我们也是要不断摸索,寻找新的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不代表你不累,不辛苦,但是如果你没有觉得工作很有趣很开心,说明你还没有找到。这个过程需要你正确的认识自己,有可能需要很多时间,今天不展开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