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本文来自曹政大神的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的文章篇篇犀利,值得细读与收藏,特转载过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喜欢,可以微信搜索“caoz的梦呓”来关注他。文章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曹政所有!
旧文引申
最近几个月新加坡被我天朝的官方媒体黑化的厉害。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我也无意去试图说服别人,但正如之前我提到的,别用嘴炮救国, 就算你不喜欢这个国家,也应该去看看人家做的好在哪里,然后想清楚,学到手,再去超越人家。
今天,我试图以我的理解,更多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新加坡历史的一些政策决策,和城市管理思路。
1、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建国的时候,其实大部分老百姓不认同这个国家,是的,和我们中国不同的是,这原本没有国家,大部分华人心目中的祖国依然是中国。南洋抗日的一些历史 也提到过。
今天我们说李光耀当年将新加坡成功的去中国化,但我们换过来想这个事情,作为新加坡的总理,李光耀想到的是,如果这个国家遇到战乱,或者遇到一些挑战,大家都不以国家为念,都跑回中国大陆,或者去台湾,或者去美国,这个国家就完了。没有国家意识是新加坡建国最大的挑战。
那么,怎样才能有国家意识?居者有其屋,你有家了,你家在这里,你就不会到处跑了,遇到挑战,你就会心甘情愿的保卫这里。
所以居者有其屋成为基本国策,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组屋制度,前文有介绍,不赘述,但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真的是贯彻的非常好。新加坡国民平均住房面积比香港高一倍,而且基本上所有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住宅。
当然,现在,很多新加坡优秀的年轻人去美国发展,也有些做生意做投资的在中国发展,房子对顶级人才而言,也不能说是多大的束缚,这是后话。
另一个对新加坡人来说不算什么,对中国人来说觉得非常难得的是,人家政府说控房价,稳稳的就控住了。看着它连跌12个季度,但是算下来累计跌幅其实也就10%左右。每个季度就跌个零点几一点几的样子,看看澳洲和加拿大,政府也控制,从暴涨到暴跌,这也有点不好吧。
2、限车及道路收费政策
新加坡的车牌世界最贵,车也贵,油也贵,而且高峰期市中心还收拥堵费。
不过这事也情有可原,如果按照正常行情来说,车价对新加坡老百姓的收入而言,简直不是个事,而且国土狭小,如果不限制,简直不可想象。但今天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拥堵费的收费原则。
中国,我们说修路,修了成本多少,然后修通后开始收费,多少年收回成本,计算通行费用,然后你发现,永远都收不回成本,永远都收通行费用,老百姓驾车,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付费,这是中国的道路收费原则。
新加坡的策略,整个是反的,比如今天有条路,经常拥堵,于是就一直收费,而且还挺贵,政府突然修好了一条新路,你猜会怎么收?我告诉你,有可能两条路都不收,或者都收的很低。为什么呢?这边的收费策略是,因为拥堵,为了保证畅通,限制出行,对上路的车收拥堵费,请注意是拥堵费,如果路况畅通,就不收了。收费标准来自于监控采集的平均车速。然后定期根据平均车速的变化调整收费标准,平均车速越低,拥堵费收的越高,然后通过这个因素调节通行路况。如果新修了路,那么平均车速就提高了,可能就不收或者少收了。
新加坡的道路收费是为了保障畅通,价格调节,高峰期车速越慢收费越贵。非高峰期基本就不收。
3、社区中心设计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全球最著名的几个大型连锁超市,在新加坡没有能成功开起来的,什么家乐福,什么沃尔玛,抱歉,在新加坡没有一家可以搞起来的。
新加坡最大的连锁超市,一个是职总平价超市,一个是晟松超市,前者是国有的,后者是私营的。但共同特点都是,在社区中心大量密集的开店。(顺便说一句,新加坡也有很多7-11,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新加坡的7-11东西非常的贵,很多中国人刚到新加坡习惯去7-11买东西,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说,饮料吧,比本地超市贵一倍,真的贵一倍。)社区中心店一般规模都不大,但是基本日常的东西都有,在一些大型商场里或市镇中心(可以认为是比社区中心规模更大一些),会有更大规模的超市,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以及一些更大件的家用产品。
周末开车去郊区大超市采购,这种美国的生活方式,在新加坡并不流行,新加坡人几乎所有生活所需品,日常的一些消费需求,乃至日常看病,都在社区中心解决。这也极大减少了出行压力。
除了社区中心,相当多地铁站上面就是大型商场,打工族下班后就近地铁站休闲娱乐,购物餐饮或者聚会,都很方便。
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中国很多城市规划的时候,喜欢功能分区,这块居住,那块娱乐,那块办公,那块购物,领导们觉得这样很清晰,很有格调,但这种区分的结果就是,人群在特定时间,集中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出行压力极大,我们在试图解决出行问题的时候,总是试图从交通工具来思考,却很少思考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是不是合理,老百姓是不是要到处折腾来满足日常的生活和娱乐需求? 能不能把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常需求在步行距离内解决掉?
顺便说一下,社区中心的设计不复杂,很多这边所谓的店屋,就是二层住人,一层开店,通常和组屋区是混在一起的,可以买也可以租,你租来开餐厅也行,开超市也行,开冷饮店也行,开理发店也行,开个按摩店也可以,或者开诊所也可以,只要你有合法执照。因为市场自己会调节(比如说,如果缺乏理发店,那么开理发店生意就会特别好),一个社区中心基本上该有的都会有。此外还有统一的食阁和菜市场,就是一个个小格子间出租的,会有统一的管理,整洁度和卫生指标基本还是有保证的。
4、机场与航班控制
樟宜机场连续很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优机场之一,我们知道从硬件来说,中国的很多机场规模都超大,建设都非常牛,但从舒适度来说,和樟宜机场依然有差距。
我说两点,第一,空管。在樟宜机场我飞过几十次了,极少遇到航班延误,我印象比较明显的延误有两次,一次是前序航班,从中国飞来的延误了。所以在那里等;另一次是国航引擎坏了,检修等了六个小时。
新加坡五十周年国庆的时候,空军全飞出去了,虽然不能跟北京国庆的空军比了,但是规模还是相当大的,而且连续几天飞来飞去不停的,但是,民航航班,毫无延误!我们知道北京国庆,民航可是停了一天的。
新加坡空域非常有限,军用机场和民用机场的距离极短,我举个例子,厦门机场的起降频次远低于樟宜机场,厦门军用机场与民用机场的距离远大于新加坡军用机场和民用机场的距离;厦门军机训练起降频次明显不如新加坡。(坡国真的天天看军机飞),但是厦门因为空军航空管制的频次,简直数不胜数,而新加坡,从未遇到过。
新加坡热带气候,有时候暴雨说来就来,说变天就变天,一变天就跟猪八戒来了似的,风云变色,但即便如此,因天气原因导致的大规模航班延误也非常少,真的几乎没听说过。
第二,离港。
在滴滴和各种专车出现之前,我们知道,从国内主要机场离开,你排队打车要排多长?等多久?不说别的,上海虹桥机场,出租排队那阵容。
新加坡樟宜机场,大部分情况下,出租车排队很少超过15分钟,所谓管理,很多这种细节,其实人家就做了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就是出租的停靠点,不止一处。(不是说同时能停几部出租,而是每个航站楼都有不止一个出租停靠处,每个停靠处又能同时停靠8-10部出租车)。人群有效分流,多个停靠点同时承载客流。
为什么国内的机场,这一点体验都糟糕透顶?
管理,很多都是细节。
5、安防
新加坡被誉为治安最好的国家或城市之一。
当然,治安最好并非意味着没有犯罪,不过可以看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以及无处不在的安全警示,比如最近,地铁站里最多的安全警告是,不要相信微信上的性爱诱惑。中国大陆或台湾的诈骗集团目前在新加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新加坡的国防预算非常高,在东南亚,从账面来看,军备第一。不过国土实在太小,没有纵深,这个账面,其实禁不住敲打,不说别的,一旦出事,印尼从巴淡岛发火箭炮就可以覆盖新加坡全境。这仗你还怎么打。
所以新加坡一直在国防上拴着美国,其实真的是为了自身安全。
6、语言及种族政策
去中国化的又一个常见话题是去中文化。李光耀强制英文教育,取消华校地位,被很多中国人所诟病。我不去说对或者错,我只说一下我了解到的政策初衷。
全盘英文化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新加坡立国之初是出现过种族骚乱的,当时还是马来和印尼政府在幕后有唆使,可以说国家形势非常严峻,为了强调种族平等,李光耀强制打破种族间的藩篱,首先是语言统一,全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这样华人和马来人都没偏向,让各个种族能够更好的沟通。其次是强制人群杂居,比如政府组屋申请,必须保证不同族群在一定比例内,不允许单一族群住在一起。比如公立学校的申请和录取,也是同理,必须保证生源的族群比例与总体人口族群比例基本一致。这种做法开始很多人怨声载道,但是从事后看,族群共融也是基于这样的体制延续下来。
第二,也是为了融入世界,新加坡当年社会主义思潮也很严重,很多人说西方资本主义是剥削劳动阶层的,对西方资本主义很拒绝,李光耀就看得明白,说新加坡一无所有,只有肯努力的人,欢迎资本家来。新加坡的崛起靠引入大量的西方资本,和产业转移,这之前提过,而全民英文教育也是为西方企业进驻新加坡,提供一个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
所以直到今天,在新加坡主流的一些精英眼里,如果一个人英文不好,一定混不开的。当然,现实是中国崛起的太快,很多新加坡人的意识还没转变过来。不过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崛起后,从李光耀到李显龙都开始重新强调讲华文,左右逢源依然是新加坡立国之本。
7、大型活动的管控能力。
还记得上海去年过什么节的时候,踩踏事故么?
大型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非常考验政府能力的。
新加坡每年过元旦,过春节的时候,在滨海湾也是人山人海,挤着看烟火表演的人多的恐怖,政府相关组织和布控还是很到位的。
此外,新加坡F1,城市F1,这种能在市区道路办F1大赛,对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好像只有摩洛哥和新加坡两个是城市道路F1吧。
还有各种宗教节日,以及选举活动。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新加坡政府不允许群众聚会,不允许反对政府的组织存在,其实就这几年,新加坡第一大在野党 工人党的选举聚会,数万人的规模啊,场面相当宏大的。要知道这是已经超过1%的全国人口集中在会场了。
此外李光耀去世的时候,吊唁活动,孙燕姿也是排队排了四五个小时。很长的队,很热的天,但秩序控制的非常好。
8、化工,水资源
新加坡化工产业规模相当大,在GDP的比重也很高,有一个人工岛全是化工厂(其实离市中心也就五公里左右),不能说没出过事故,没有隐患,不过整体安全指标还是相当高的,离市中心五公里的化工基地,而且是巨型的,国内都不敢想。
新加坡的危机意识很强,所以水资源这块非常用心。
目前滨海湾出海口整个被拦水坝拦住了,很多游客会去滨海湾那边游玩,会觉得这不就是海湾么,其实这已经是新加坡的蓄水池。到尽头会看到拦水坝。
新加坡的净水能力和海水淡化能力都是世界领先,而且有说法一旦马来断水,这边应该很快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对了,猜猜,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获得淡水,要付出多少钱?
你们肯定猜不到,是马来西亚柔佛州给新加坡钱。
事情是这样的,柔佛州供应新加坡原水,然后新加坡处理净化后,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重新输送回柔佛州,净化水的价格是原水价格的十倍以上。
9、教育
全球有个中学生的教育素质排名,每年都会有一次测评,新加坡常年位居前三,最近几年好像一直是第二,嗯,作为对比,他的近邻马来西亚,一直在中下游。
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在多个排行榜单中列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全球排名已经超越清华了,不过这个排名连很多南洋理工的童鞋都不敢信了。
对了,说个段子,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新加坡的新移民家长是这样说自己孩子的,再不好好学就只能上南洋理工了(比清华排名高哦。。。)。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对于新加坡最好的学生来说,去美国和英国名校是第一选择。(好像也有去日本的),其次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然后才是南洋理工大学,不但新加坡高考(A水准考试)成绩全球名校通认,部分名校自己的考试成绩一样可以去申报欧美名校。(连高考都不用)。
当然,必须说,就本科生源来说,新国立和南洋理工肯定没法跟清华北大比,但是之前我提过,他们从中国搞来数不清的博士生,访问学者和教职人员,所以学术地位和排名主要是靠博士以上的人才引进带来的。 和欧美名校相比,底蕴其实还是差很多,新加坡本地学生报考的时候也不太看重这个排名。(NTU 全球排名最高的时候都十几名了,但从竞争力来说,肯定不如那些全球排名二三十的美国名校)
可惜了当年的南洋大学,原本很有机会是亚洲最好的大学。不过理由,上面也提到了。
10、面子工程
新加坡是有面子工程的,这也是李光耀的传记里特意提到的。
新加坡一穷二白要引入外资的时候,就开始先修机场,把机场修的很漂亮,然后把机场到市区的快速路修好,机场旁边修一个高尔夫球场。
理由是,让投资者飞到新加坡的时候,从飞机上先看到高尔夫球场,下飞机发现机场很漂亮,出来路很顺畅很宽阔。
目的很明确。
此外,为了吸引外资,吸引投资者,吸引资本家,就必须把教育做好,治安做好,健全的法律,政府效率等等,让人来了放心。
至今,新加坡在各项亲商评比中名列前茅,依然是这种政策目标的指引延续。
多说一句,新加坡有红灯区,但是和泰国那种完全不同的是,新加坡红灯区其实并不风光,也不算是游客旅游区域。
现实是这样的,新加坡的外国劳工多达数十万,大量单身男,而且精力充沛,主要来自于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此外部分马来人和中国人。这些人如果没有合法释放性需求的所在,其实对这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新加坡的红灯区其实蛮low的,但从解决社会隐患来说呢。。。
11、其他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最开始起点差不多,马六甲海峡也并非新加坡独享,马来西亚的优质良港也很多,马来西亚被西方殖民几百年,按说开化非常早,地理位置也好,又有石油,各种矿产也不缺,分离的时候,新币和马币是1:1,大家家底也都差不多,经过几十年各自发展,现在1:3。 可以大体看出双方的发展能力。
在最早,南洋的华人中心是槟城,孙中山当年在南洋一直是在槟城组织革命的,槟城也是马来西亚唯一一个长期由华人执政的地区,在新加坡建国的时候,槟城的华人人口比例超过70%,而新加坡好像是67%,那么今年,新加坡华人人口比例是74%,槟城呢,已经不到50%了。
槟城为什么华人变少了?其实主要是华人生育率低,没马来人生孩子勤奋,但问题来了,新加坡华人生育率更低。所以,这里说一下,就这些年历史而言,新加坡是对华裔移民最友好的国家,没有之一。
文莱是被马来西亚完整包围的,也没有自己的军队国防,都依赖马来西亚,最开始央行依靠马来,和马来币是1:1,后来改为依靠新加坡,现在文莱币是新加坡央行发行的,和新币1:1,在新加坡消费的时候,偶尔店家会找给你文莱币,不要担心,不是假钱,完全可以当新币使用。
新加坡的人口规模,世界排名一百多,经济规模,世界排名三十多。
最后多说几句
新加坡得罪中国人,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TPP,但其实新加坡拉TPP是为了促进自己的经济,和围堵中国无关,人家还是第一个给亚投行交投名状的发达国家呢,当时居然还有大号写文章说新加坡遏制亚投行,写这种文章的人都不知道脑子里长得啥。 新加坡的政府三号人物,陈振声部长前几天闭门会议还说,新加坡其实希望中国以后也加入TPP。据说陈部长现在也蛮焦虑的,因为这边准备发力去做重庆的产业园呢,这可是习主席访新的超级大礼包啊,都不知道为啥中国官方媒体突然开始各种黑新加坡。
第二是南海仲裁,这事说个案例,去年还是前年,新加坡和马来有领土争端,关于一个叫做白礁的地方,结果争端咋办呢,就提交国际法庭仲裁了,各请律师,法庭上撕逼,后来这个仲裁也有意思,总共涉及三个岛礁,一个判给了新加坡,一个判给了马来西亚,一个判给了印尼。然后争议结束,双方握手言和,各回各家。
但其实,新加坡关于南海仲裁的言论,李显龙在美国说的话确实有点多余,但如果你切开上下文来断章取义也不是其本意。至于不结盟会议,我上文提了,新加坡在那个会议上压根就没提南海仲裁。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
但今天想说的是,所谓城市管理,所谓政策由来,我们是否真的能,抓住一些本源,而不是形式主义。
我们有时候说管理,说政策制定,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其实很多细节,可以看到决策者的思路,逻辑和目的。新加坡并非是一个完美的城市,从现状看他们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病,比如墨守陈规,比如年轻一代缺乏斗志和拼搏精神等等。
但从历史,以及现状的一些细节,新航是世界最佳服务航空,樟宜机场是世界最佳机场,在恶劣的周边环境下,治安一流,教育一流,环境一流(如果印尼农民不烧芭的话,新加坡也会有雾霾,每年有一个月,印尼农民烧芭的时候飘过来的。。。),健康水准一流(平均寿命81.89,略低于日本),如果细细体验,你会发现这个国家在很多地方做的非常到位,非常合理。
我们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以及某些政策的出台,真的,怎么说,没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