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本文来自曹政大神的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的文章篇篇犀利,值得细读与收藏,特转载过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喜欢,可以微信搜索“caoz的梦呓”来关注他。文章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曹政所有!
有好几个读者问我关于公众号运营的问题,比如说,我运营公众号的思路是什么,我是如何做公众号的日常维护的。
讲真,问这个问题的童鞋真的不是来砸场子的咩?
今天还有朋友说这个话题,说你应该带几个人来维护一下这个号,比如说,第一,做好排版,包括做好吸引关注的引导;第二,固定发布时间,培养用户按时浏览的习惯;第三,多个媒体平台,包括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等等的统一更新和维护。现在摘抄我文章的很多,我也没去追究过。
那么,为了理直气壮的偷懒,我阐述了如下理(jie)由(kou)。
1、从创建这个公众号开始,其实我就明白一点,如果按照其他大V的套路和模式,我已经没有机会了。
那么,必须扬长避短,我的内容价值是独一无二的,这点我有信心,在此之外,是不是说其他套路都是加分项呢?
其实,恰恰相反。
当我的操作手法和那些大V保持区别的时候,我的特性价值,反而会更加凸显。
想象一下,读者传播的方式
1、“caoz的梦呓,排版也很差,发布时间也没规律,也不管别人盗版,可是内容真有料。”
2、”caoz的梦呓,内容真有料。”
以上两句话,对其他人而言,哪句更有吸引力?
我今天跟朋友又强调了一个以前的观点,当一个产品的核心诉求非常强大的时候,其缺陷反而成了一种用户的文化,典型如“1024”,典型如“一楼喂给度熊”,
2、缺陷和问题其实也是一把筛子,可以筛出真正的核心用户。
不提供引导,不提供各种诱惑你关注的内容和链接,完全基于内容价值,那些只关心标题,热点,以及猎奇的用户,可以排除出去。
我为什么要为那些用户提供服务呢?以及,我反正也不做流量变现,那些用户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么?
3、不提供更多渠道入口,相信真正的用户终究会过来。
我以前举过 "混子曰“的例子,这家伙我关注的时候每篇才几千访问量,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抄袭他们的账号内容,也会提示说正版在哪里。现在,人家已经今非昔比。那些抄袭他的账号们呢?
所以我有个观点,抄袭的人其实最终是给你带用户,特别是那些有一定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用户,如果对内容价值持肯定态度,终究会追溯到原版的地址的。没有兴趣追溯,或者看完了无所谓的,其实来不来我也无所谓了。
而且,口碑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很多人转发抄袭稿的时候,总会有热心的读者会提示说,正版在哪里。
今年有款游戏非常火,叫做”崩坏校园3“,是上海米哈游团队开发的,去年我听说他们产品内测,知道他们团队很厉害,仗着自己脸皮厚,就跑去求合作,希望刷刷脸做海外发行,结果人家没给我,说的很清楚,渠道固然对当地市场有一定优势,但相信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而且渠道更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回报,他们作为产品开发商,更愿意从长远角度做好运营,所以,不是说不给我面子,而是,对不起,所有海外渠道,一概不给。
我最近看报道,他们产品在日本上线后,游戏数据大爆发,非常惊艳,也是他们自己做发行的(我们知道日本的特殊文化背景,游戏行业的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是最难的)。而且,国内市场,他们基本上也不依赖于渠道,主要依托口碑和官网的传播,这其实很颠覆以前游戏运营的认知,因为前几年,游戏行业公认为,没有渠道,就没有一切。(不好意思,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被黄一孟他们鄙视了很久)
说来惭愧,去年跟他们沟通完回来,我就总结了一句话,纯发行公司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
公众号是我的产品,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知乎,网易,腾讯科技,凤凰网一点资讯,统统可以认为是渠道。复制一份,多处发布,引流回来,说起来是很好的策略,但,如何处理不同平台的反馈和口碑,以及,用户是不是也会养成渠道依赖?
以前我开始公众号的时候,试过从知乎导流过来,因为我在知乎订阅还是蛮多的,效果实话说,不错。 但现在,我倒觉得,应该试试看,好产品自己会不会说话。
如果养成渠道依赖,未来会不会为了迎合渠道,而言不由衷。甚至渠道绑架用户,而自己无能为力?当然,很可能是我想的太多,但如果就只坚守公众号,那些核心用户会不会过来,我还是觉得很值得试试的。
最后分享一些数据和感知。
最近国内开始巡游,走访了一些老朋友,也有一些90后的小鲜肉创业者,意外发现,在创业者中,我的影响力还是蛮可观的,遇到好几个我才刚了解到的极为优秀的年轻创业者,都是我的深度读者,而且他们说,他们身边很多创业的朋友,也都是我的读者。这真的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我的订阅用户,我可以给大家真实的数据,其实刚刚过13万,说来真的不多,但能对我最关心的核心人群有如此高的覆盖,我觉得真的太自豪了。
第二个数据,其实去年底的时候,我的公众号订阅增长挺缓慢的,很多时候一天的净增长只有两位数(订阅数-退订数),有几天甚至是个位数。(有一天0增长,也就是订阅数和退订数持平,尚未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春节后这个情况明显改观,现在很长时间都保持每天三位数的自然增长,平均一天200-300左右的样子。 还记得我春节前发的那篇,强调春节效应的么?
我个人认为,我的春节效应,是积极正向的,这要感谢读者替我做了口碑宣传。
第三个数据,暂不公布,时间太短,继续观察,再过一两个月再出来吹牛。(微信的产品经理现在非常关心的数据,我都很老实的配合人家调查来着。)
看,突然半夜发,又打乱节奏了吧。
说了半天吧,其实,咳咳,都是借口。
我跟那些问我运营经验的人强调过,再强调一次,千万别学我!千万别学我!千万别学我!